
BRAND NEWS
品牌新闻
他惊险刺激的一生,是多少男人梦寐以求的人生!
他惊险刺激的一生,是多少男人梦寐以求的人生!
欧内斯特•海明威(1899-1961),美国传奇英雄,亲历两次世界大战,一代文学巅峰,诺贝尔文学奖、普利策文学奖的双重得主,拳击手,大型猎物狩猎者……他的头衔不胜枚举,他的一生惊险刺激,他是许多男人梦寐以求的人生!
亲历两次世界大战的传奇硬汉
1914年,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,他极力想去参军上前线,但因为视力太差被刷了下来。
后来美国红十字会帮助意大利军队招募志愿者开救护车,他辞去了记者的工作报名参加,终于如愿到达前线,那年海明威18岁。
在战场上,他被奥地利军队的迫击炮击中,膝盖几乎被废掉,身上留下两百多片炮弹碎片。从昏迷中醒来,他忍痛将一名意大利伤兵拖到安全地带。战后,意大利政府授予他英勇银质勋章。
年轻时的海明威,颇有几分清秀俊朗气质,这张照片是1918年他受伤住院时拍摄的。
1939年二战刚开始的时候,住在古巴的海明威将自己的船伪装成纳粹潜艇配给船,每天在海上晃悠,引诱德国潜艇浮出水面。
为此,他还奇迹般的说服美国海军情报处提供火箭炮、手榴弹和机关枪。虽然自始至终,他没有成功骗过德国人,但对于已经成名的作家来说,勇气已经十分惊人!
在古巴没能打到纳粹,他干脆奔赴欧洲战场去当战地记者,追随步兵师跑遍了整个欧洲。哪里战事最激烈,哪里就有他的身影。
在二战后期,他甚至拉上了两百人,弄来武器,组建了一支游击队,并赶在盟军的前面从巴黎郊区行军到市中心,宣称自己“解放了巴黎”。
他的一位好朋友兰海姆上校说:“毫无疑问,他是我所认识的最勇敢的人之一。他从不知恐惧为何物。”
狩猎钓鱼的硬核发烧友
幼年的海明威就跟着父亲学会了使用猎枪,打死过一头豪猪。
成年后,他更热衷于狩猎,兴趣相当广泛,近到去美国西部猎取野鸡和野鸭,远到去东非进行大型狩猎旅行。
海明威猎杀过狮子、猎豹、鬣狗、大象,还曾经床下一天中打了400只野兔的记录。1933年,他在东非狩猎了两个多月,这段经历让他写下了著名的《乞力马扎罗的雪》。
1954年,在计划进行第二次东非狩猎时,他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:“回到阔别已久的非洲,激动的心情不亚于第一次来这里冒险时的感受。我爱非洲,我觉得这里就是我的另一个家。一个男人,无论生于何地,一旦有这种感觉,那就说明这是他注定要去的地方。”
海明威也酷爱捕鱼。1935年,他在皮拉尔号船上成功捕获了一条重大532公斤的马林鱼,在很多年时间里保持这世界纪录。
有一次,他在巴哈马群岛钓到一条巨大的金枪鱼时,引来了一群鲨鱼,他抓起冲锋枪就朝鲨鱼开火,这也是《老人与海》故事的来源。
极端敏感的天才作家
毫无疑问,海明威是个天才作家。一战后,他把自己对于战争的感受写成《太阳照常升起》和《永别了,武器》。两部小说开创了全新的英文写作风格,让世界为之惊艳,20多岁就已经确立了自己在世界文坛的地位。
大量50多岁时,他的创作力开始衰退,交出的作品不尽如人意。外界纷纷感叹江郎才尽,英雄迟暮。可是一生好强的海明威不甘这样认输。1952年,53岁的海明威完成了《老人与海》,1953年《老人与海》获得普利策奖,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。
海明威一生的经历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。在他的许多短篇小说中,男主人公既有他的男子气概,也有他的内心痛苦,然而在压力之下却又总能从容不迫,坦然承受。
“一个人可以被摧毁,但不能被打败”是海明威的名言,但更像是他自己的写照。
正如他自己所言:“人都有自己的必去之所、必做之事和必见之物。在这一过程中,你用以写作的工具也许会变钝,不再锋芒毕露。但是,我情愿它折弯、变钝,心里明白我必须将它再次放在磨石上,打造成型,用砥石磨光,但知道自己仍有东西可写,也不愿意把它保养得光鲜照人,而我却无话可说。”
纵观海明威的一生,他是一个活得最真实的人。他过的是自己想过的生活,从不放过任何机会,也从未舍弃过自己热爱的东西。
也许,他的好朋友、演员马琳•迪特里希的话是对他一生最好的总结:“我认为欧内斯特最突出的特点在于,大多数男人只能在梦中想一想的事,他却花时间做到了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他一直都有勇气、进取心、时间和情趣去旅游、消化、写作和创造。在他的内心深处,季节在悄悄地流转,每一个季节都先降临大地,然后转入地下,然后重现,周而复始,循环往复,每次都生机勃发,充满新生的能量。”